宝安湾 2021-07-01 原创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今年,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群众文化走亲”为媒,采用区域联动“云录制”的形式,联合沈阳市和平区文化馆、杭州市下城区文化馆、东南州黎平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合唱活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活动作品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多家平台发布,得到广泛传播。
聚焦“党建+”,文化强引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担负起文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全力创建可持续、可复制的公共文化服务“党建+业务”宝安模式,让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了“城市美学·印象宝安”的气质与涵养。
无数市民受惠于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
坚持“党建+”理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如果要问每个年份在人们脑海里的印象,那么这两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波澜壮阔的画卷,离不开那一张张面庞、一个个名字、一段段故事、一幅幅画面:抗击疫情时的可歌可泣,复工复产时的爬坡过坎,脱贫攻坚时的闯关夺隘,向全面小康进军时的勇猛精进……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把这两年的拼搏与收获,镌刻在逆势前行的豪情里。疫情来袭,防控刻不容缓。按照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统一部署,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带领全体文化工作者全力增援宝安区各街道社区,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近日,该党支部组织党员突击队参与福永下十围疫情防控工作,在工作中更是发挥出了党员先锋范作用。
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厉兵秣马、擦亮钢枪,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完善党组织堡垒建设。今年以来,该中心党支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与业务工作实际,在组织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党员集中学习日”等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悟全国两会精神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持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据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展了8次“三会一课”学习、18次“第一议题”学习、5次党员集中学习、4次专题学习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党员、文艺专干加强“学习强国”学习。
2021年,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坚持运用“党建+抗疫”“党建+文博”“党建+艺术”的理念,创建“党建引领文化 文化锤炼党员”支部品牌,精心策划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推进《宝安革命文艺作品创作》党建业务融合提质项目,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与业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激发中心支部党建工作活力;持续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活动。同时,支部还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如“送书+党课进工厂”“送展览+党课进社区”“送演出+党课进企业”等。
在疫情期间,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发挥文化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以文抗疫,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主题艺术作品。据统计,2020年,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艺术家们一共创作了113件抗疫文艺作品,涵盖音乐、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多个艺术门类。其中,《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伸出千万双手,献出千万颗心》等歌曲,在学习强国、腾讯视频、酷狗音乐等各大平台广泛传播;《较量》《生命礼赞》《止疫》《抗疫赋》等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广东省文化馆等单位组织的各类抗疫主题展中展出。
“文化馆之夜”主题活动“引爆”西湾红树林公园。
打造常态化惠民文化标签,增进民生福祉
“文化如水,润泽基层沃土”。要使文化惠民真正深入民心,需要使群众既成为文化的“享用者”,又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以党建为引领,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为宝安注入更多的幸福元素,是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
“文化茶座”、“开心超市”、“周末音乐会”、“劳务工大讲堂”、全国“群艺杯”摄影展、“文化春雨行动”、“宝安戏剧月”……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将文化“输血”与文化“造血”相结合,创新性、多元化打造具有宝安本土公共文化标签的常态化惠民文艺品牌活动,把群众文化共享机制和共享建设作为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近年来,宝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努力盘活现有场地,使馆内小剧场、展厅、社团孵化基地、文化志愿者之家、文化广场、汽车漂移基地、排练厅,“日日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基层群众文化焕发出旺盛生命力,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据统计,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今年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截至上半年,共开展文化“百千万”周末音乐会120场,举办新春快闪音乐会、非遗影像摄影作品巡展等迎新春活动55场,联合民营美术馆举办基层美术活动13场,开展24节气系列文化活动10场,举办宝安文化茶座21期,举办健身舞、瑜伽、民间艺术、音乐骨干等培训40余场次。同时,在6个文化“百千万”工程区级示范点、25个直属文化“钟点工”活动点和清平古墟文化驿站等活动点,广泛开展红歌传唱活动,并组织声乐专干开展《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接班人》等主题歌曲教唱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增进民生福祉,既有物质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又包括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让每个人有精神追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有特色、高品质的文艺名家和文艺精品活动,以文艺贴心服务群众,给宝安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的情怀、文化的精神把温暖贴心的服务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儿上:举办“印象宝安——相声名家(姜昆)喜乐荟”专场演出;联合深圳市粤剧团打造“粤韵四季——戏曲会”系列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分别在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四个传统节日举办粤剧专场晚会;开展“海风雅韵”经典音乐会,活动以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弹奏和昆曲演唱为主……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逢节假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认真办好节假日及全区大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春节广场“七天乐”、“五一”假期广场演出、“十一”假期广场演出专题文艺展演活动,让生活和工作在宝安的居民,觉得文化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和自己的生活是水乳交融的。
市民共同演唱《我爱你中国》。
“身入”“心入”,文艺精品创作传真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有其文化坐标,那一座座艺术丰碑,不但感染着那个时代,也会穿越时空,影响着后人的成长。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发展,推动中心文艺精品创作的繁荣发展,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创作活动,创作了戏曲、话剧、音乐、美术、文学等不同形式的逾百件(个)作品,同时以宝安革命精神、宝安改革开放历程为主题的展览活动也即将亮相。其中,“伟大的丰碑——主题创作活动”,邀请本土知名书画家、篆刻家、雕塑家等艺术工作者,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关键战事、重点人物和取得的丰功伟绩为题材,创作100个核雕、100支党建木刻笔、20件篆刻、10座雕塑、20幅书法和10幅美术作品。
此外,创作讲述深圳第一个党支部创建历史,宣传宝安革命者光辉形象的宝安原创话剧《游走的红纸伞》;以宝安共产党人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创作原创粤剧小戏《四块银元》;创作歌颂祖国的主题音乐作品《祝福您,祖国》《一束春光》《重光》等;创作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生生不息》、行书《英名浩气联》、雕塑《胜利大营救》组雕和《革命烈士》塑像,文学小说诗作《马言马语》,部分作品已发表,并入展(入选)国家级重要活动。
文艺创作“身入”“心入”“情入”,才能有直击心灵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近年来,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艺术家始终坚持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讴歌岭南儿女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伟大实践。其中,反映茅洲河治理成果的快板作品《门前那条河》获2019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一等奖,是深圳市唯一获曲艺类金奖的作品;粤曲作品《风飞九天》曾获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金奖证书……
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时代、为人民奉献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在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性文艺评选中,“宝安制造”文艺精品都榜上有名,“五个一”工程奖、兰亭奖、群星奖、鲁迅文学奖、梅花奖、山花奖……回顾和总结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艺术家的文艺创作生产情况,有着非常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艺创作整体态势稳中求进;二是文艺创作水平日益提升;三是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创新服务方式,推出宝安革命文化系列线上展览活动,目前已推出“黄学增与大革命展”“宝安革命遗址图文展”两期线上展览。
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员献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守护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基因”
“宝安有宝,风物犹在。历史千年,传承有我”。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文化遗产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守护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底蕴。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这些文化遗产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失而不可复得。让遗产“长寿延年”,千秋万代熠熠生辉,关键靠保护与传承。近年来,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贴心服务群众,创新传承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每年,在办好“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大型主题活动的同时,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党建+”工作理念为引领,以“党建+文物”“党建+非遗”等为主题党日活动具体内容,助推党建同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深度融合。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历史遗迹以满足人们对昔日文化的怀念,追溯过去苍老的往事,更是为了延续城市的文化基因。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十分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和收集、整理、保护工作,承办宝安区“民俗文化节”,协助西乡街道举办“三月三北帝庙会”民俗活动、协助松岗成功举办龙舟赛活动,编印出版《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统计,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4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22项、区级13项。此外,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举行宝安壁画数字化保护成果巡展。
紧跟时事聚焦热点,征集整理革命文物与抗疫见证物。为铭记抗疫历史,弘扬抗疫精神,去年2月底,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发布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抗疫见证物,同时点对点联系各街道防疫办、医院等部门,定向征集抗疫见证物,共征集整理实物类见证物100余件,电子文档类(含照片、影像资料)500余份。此外,还积极推动宝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自去年8月开始在阳台山上广泛搜集调查革命文物遗址,与此同时,积极整理宝安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
“宝安戏剧月”活动受市民热捧。
文化总分馆建设,让服务“流向”更远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总分馆制,让文化资源流动更高效,让文化服务“流向”更远方。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着眼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力深化文化馆总分馆“1+10+N”制度改革。
作为“深港文化之根”、深圳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与排头兵,在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上,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输出模式,努力加强支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公共文化总分馆制的多元化创新和功能体系构建为立足点和着眼点,持续探索和创新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近年来,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充分学习与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条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构建多元公共文化服务输出模式,努力推动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区文化馆总分馆致力打造“文化+”模式,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立足共建共治,建立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新型主体关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最大最优,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总馆)大胆创新,实践“大联动+广调动+全铺开”活动形式,以举办“2020年宝安区文化馆之夜暨国庆文化周系列活动”为契机,打响一次“全体联动、全员出动、全域参与”的总分馆协同作战战役,并以此检验总分馆队伍建设的含金量和战斗成色。
文化馆总分馆制强化了总馆的统筹和引领作用,有效解决了过去各街道、各社区和社会文化组织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问题,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兵团出击”的局面。截至目前,宝安区文化总分馆共有1家总馆、10家街道分馆、125个社区服务点、5家特色主题馆(黄连胜醒狮文化馆、麦轩糕饼文化馆、再生资源回收创意馆、昆曲文化馆、永兴桥艺术分馆),和5个民间文艺社团(宝艺京剧社、百灵鸟文艺社、西乡乡音粤剧团、红山茶客家山歌剧团、新安一邦曲艺社)。
面向星辰大海,扬帆启航。“党建引领,文化凝心,服务为民!”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明军表示,着眼当下,我们要在开局之年为“十四五”起好步;目视远方,我们将在“十四五”时期为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有一代又一代人敢于逐梦,努力争当改革者、奋斗者、冲锋者、领跑者,让再远的路,都踏实走在脚下。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