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05-18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悦 通讯员 徐维娜
“茅洲河治理让我们对深圳更有信心,这件事能干成,就没有深圳干不成的事。”“制造业企业亟需与高端产业相匹配的高标准厂房。”“让产业工人更有尊严,要为他们‘正正名’。”“深圳教育要有自己的声音和主张。”“要让深圳的病人留在深圳。”……5月17日,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宝安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市人大代表们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从落实宏伟蓝图到项目推进“施工”,从产业高质量发展到民生保障供给,代表们指明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深圳和宝安跑出“深圳加速度”贡献智慧和力量。
●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宝安是产业大区,2020年辖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842家,增长幅度接近20%,国高企业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各区首位。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十四五”时期工作时提出“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部署2021年工作时提出“培育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让来自企业的宝安团人大代表倍感振奋。
“我们企业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许多技术做到了全球领先,这有赖于企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巨大投入。”市人大代表陈焱建议市级科研资金向企业倾斜,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考核,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建议从专利申请、培育、保护、交易四个方面,培育一批含金量较高的专利交易所。
“集成电路高端材料国产化道路艰难,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突围最重要的环节是材料验证。”市人大代表孙蓉建议加快电子材料验证平台建设,畅通绿色渠道,让平台争取早日发挥作用,抢占关键技术攻关先机。
●加强劳务市场监管
此次会前,市人大代表何彩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调研了省内多个劳务派遣市场和生产企业,发现由于劳务派遣市场监管不足、管理混乱,企业在招聘技术工人时困难重重。何彩梅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学校与企业合办的双主体技工职业学校、技术岗位评级机制及系统平台,以及个人职业征信系统及企业就业评分指南的双向评分激励制度,规范务工、用工行为。她还呼吁媒体和大众改变对产业工人的称呼,不再使用“劳务工”甚至“农民工”等称呼,而是直接称呼“工人”,提高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者的职业尊荣感。
从生产车间成长起来的市人大代表刘讨中,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讨中注意到,国内许多城市近年都有所增长,建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很多企业都是按最低档次给员工缴纳社保,缴纳标准远低于长三角地区,影响深圳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建议优化调整社保缴纳档次。
2020年,宝安在全国首创工匠评选指标体系,获得工人和企业的肯定,“宝安工匠”四个字频频被人大代表提及。市人大代表高倩倩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宝安工匠”模式,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解决产业工人生活中的难题,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谈到年轻工人流失率高的问题时,这位“90后”代表建议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建立违法用工的线上投诉机制,并通过退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主动降低员工流动率。
●推进数字化智慧医疗
“宝安是深圳西部的民生大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十三五’期间宝安新增了将近3000个床位,但与全市平均千人床位数差距仍较大。”市人大代表廖四照建议加快推进位于宝安区的三所市投市建的市属公立医院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以更快、更好地发挥项目使用效益。此外,廖四照还建议尽快出台公立医院去编制化改革的配套政策,解决去编制化后带来的养老、落户、退休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4月,市人大代表王甘露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分组审议期间,他分享了在援藏时探索的医疗数据平台建设经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对此,王甘露建议设立医改先行示范点,推进全民健康电子档案管理,完善全市居民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数字化智慧医疗平台做好重点人群的疾病防控服务,并从政策上支持并着力打造互联网医院,促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智慧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
“在促进香港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上,深圳教育大有可为。”市人大代表刘春景建议加强深港两地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加深两地师生之间的了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刘春景还建议完善校长、教师的发展体系,成立教师职后进修学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深圳教育质量。
原创 2021-05-18
光明日报 2021-05-18
央视新闻 2021-05-18
央视新闻 2021-05-18
原创 2021-05-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