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05-14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吴千/文 记者 刘安邦/图
石文博(左)带领一批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以和平社区工联会为载体,精准贴心服务职工需求。
刚完成一场工会宣传,便赶回和平社区工联会“职工之家”接待工友,结束后又去走访企业……作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工联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石文博每天都很忙碌。
她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却扎根在最基层做工会工作6年多,带领一批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以工联会为载体,围绕职工需求开展服务,摸准职工特点探索创新,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当好新时代工友的“娘家人”。
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工友打成一片
“我从本科就开始关注劳动关系问题,在长期的调研中对工人产生了感情。”石文博说,来到宝安工作是深受吸引。
2014年9月,在区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和平社区工联会作为省、市、区总的基层工会改革的试验区建设运作。2014年底,跟随老师来深圳交流学习的石文博看到了宝安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深受触动,决定留下来,成为一名职业化工会工作者。
和平社区是典型的工业型社区,试验区运作之初辖区面积11.1平方公里,高峰时期工业人口多达11万。石文博坦言,“在这里开展工会工作确实不容易,很多工会专干是初出校门,对企业现场和基层一线职工的了解不深入,起初开展活动没有几个人响应,非常受挫。”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石文博决心改变策略,带领同事们走出工联会、走近职工,到企业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根据工人“生物钟”提供“7×12小时”无缝隙工作,按照“四不两有利”原则开展活动。通过精准服务工友的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认识工会、主动接近工会。
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化工会工作方法
石文博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多的职工由“被动入会”变“变动加入”,6年多来,工联会累计新发展工会会员3.9万人,新建工会96家,并在50个中小微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成立361个工会小组。
工人开始走进工会后,如何管理、培养他们?结合新时代工人的特点,石文博和同事们首先想到建设工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他们延长工会的“手臂”。开展职工喜欢的活动,发现热心肠、有集体精神的人员,进行理性维权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训——这是石文博带领同事们找到的发展工会积极分子的“窍门”。
目前,和平社区工联会已有工会积极分子3137人,并成立了由积极分子组织、职工参与的20多个社团(协会)。工人们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工联会充满活力。
带动更多基层工会干部敢担当善作为
如今,和平社区工联会在联系服务职工、从源头预防化解劳资纠纷等方面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积累了一系列工作经验,得到全总、省总等上级工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通过工联会这座“桥梁”,上级工会、企业工会、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和职工群众拧成了一股合力,工人们对工会组织越来越依赖。
“联系服务工人,最终都要回到企业中去。但绝大多数企业工会干部是兼职,既要干好分内工作,又要维护职工权益,‘两头为难’。”石文博认为,加强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她带领工联会专干深入企业走访摸查,组织开展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指导他们切实发挥凝聚团结职工的作用。日前,宝安首次举行新任工会主席宣誓仪式,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感,激励他们履行职责,这让石文博倍感振奋。落实上级工会的部署,带动更多基层工会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也是她近年来的工作重点。6年来,石文博坚持对职业化工会干部开展职业认同与工作能力培训,累计培养职业化工会工作者42人,为其他基层工会组织输送骨干人才10人。
“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对我们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群体的肯定。”石文博说,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为实现基层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原创 2021-05-14
原创 2021-05-14
读特 2021-05-13
读特 2021-05-13
原创 2021-05-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