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04-13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邬云/文 记者 刘安邦/图
开栏语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宝安全面推动各领域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确保“十四五”高质量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奋进“双区”建设新征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与区总工会联合推出《百年初心劳动最美》专栏,聚焦一批一线产业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基层工会、基层工会干部及2020年认定的“宝安工匠”(含“宝安大工匠”),挖掘他们为宝安各项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以此激发全区广大职工不忘初心、勇敢追梦的热情。
甘晓林在车间调校机器。
迎着朝阳,怀着憧憬,270万名产业工人走上各自的岗位,挥洒着辛勤奋斗的汗水。他们在这座造梦之城逐梦前行,是宝安在“双区”建设新征程中奋勇争先的源源动力。
来自富士电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电机”)的甘晓林便是这其中的一员,穿着蓝色工服、步伐矫健的他不停地穿梭在铝管加工车间。17年前,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对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一无所知;如今,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熟练的技术能手,还是管理能力出色的生产技术主管。
潜心学习
以“两刀合并一刀”提高2倍产能
“80后”甘晓林是四川广安人,2004年从山东青岛某部队退伍。从“军营男子汉”到“车间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令甘晓林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转业后,我从事过一些别的工作,但还是觉得要有一技傍身。”就这样,抱着学技术的态度,甘晓林南下深圳进入富士电机,成为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员。
“非常紧张,手心直冒汗。”第一次自己上手操作机床时的情形,甘晓林记忆犹新。因为没有相关的学习经历,起初甘晓林都是靠有经验的师傅手把手教。他边看边学,还自己买书钻研,不停向师傅请教,一步步从普通操作员成长为技术员,再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生产技术主管。
由于潜心学习,甘晓林在一点一滴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一些创新“火花”开始迸发出来。公司铝管加工车间的“两刀合并一刀”改善项目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间由他主导推进的。“以前一支铝管要经历由两把刀分次切削废料,加工周期大约需34秒。”有没可能让两把刀一次性完成切削,提高效率又不影响效果呢?甘晓林便带着团队成员从刀具设计、间距设置、程序优化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历经3个月后将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将加工周期缩短至16秒至17秒,提高了2倍产能。
细心观察
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献计出力
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设备大量运用于生产制造企业。富士电机也顺应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时代趋势,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这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技术、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产业工人面临不少新挑战。
2017年,甘晓林所在的铝管加工车间开始推行智能制造,引进了近20台机器人。“我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很模糊,就好像突然来了‘新伙伴’,一下子不知道要怎么和对方打交道的感觉。”这些机器人如何布局在车间?大家如何高效学会机器人编程和操作知识?这都是甘晓林团队需要逐个解决的问题。甘晓林和团队反复试验,确定好“新伙伴”机器人与“老朋友”机床的合理布局,并以“传帮带”的形式,从上到下让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普通操作员逐级学会机器人操作知识。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多年来,甘晓林依然保持着严谨细致与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细心观察,探索创新,帮助公司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有一次,甘晓林发现机器人在抓取铝管时,因其夹爪从倾斜60度角的方向抓取,且间距较小,很容易碰触到旁边的其它设备,他便建议优化程序设置,将倾斜角度设置为80度,如此一来,抓取方向精准性更高了,抓取速度也加快了2秒至3秒。
“我做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工作。”这是甘晓林说得最频繁的一句话。他坦言,自己很羡慕那些劳模、工匠,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那样的优秀人才。
原创 2021-04-16
原创 2021-04-16
原创 2021-04-16
原创 2021-04-16
原创 2021-04-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