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9-09-05 原创
小南从中国科学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悉,以明珠科学园作为核心区的南沙科学城规划总面积达到99平方公里,将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目前,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
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
和战略产业策源地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曾进泽在会上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州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于8月底在京召开专题论证会,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目前已上报广州市政府。
根据该方案,南沙科学城将围绕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这个核心关键定位,打造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全球开放合作枢纽、战略产业策源地和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等4个支撑发展的功能定位,通过布局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以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共建共享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科教融合生态体系,构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成就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和战略产业策源地。
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
“全球合作网络”
南沙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按照“一体两翼三支点”布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全球合作网络”。
“一体”是指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主体区,聚焦海洋科学;
“两翼”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和科教融合区;
“三支点”即粤港澳创新发展合作示范区、战略产业培育区和数字转型示范区,对南沙科学城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
“全球合作创新网络”以广州协同创新圈为核心,以粤港澳合作创新圈为平台,以全球合作创新圈为纵深,旨在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引导全球创新要素在南沙科学城集聚,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规划同时明确,南沙科学城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为首要任务,重点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科教融合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前沿交叉研究和战略产业培育平台、大湾区创新创业示范区、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等。
打造中国科学皇冠上最美“明珠”
南沙科学城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一步。中科院表示,将合力打造南海之滨这颗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
下一步,广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按照《建设方案》,聚焦重点发力:
一是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联合中科院加快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协同光明科学城、中子科学城,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是加快建设和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南沙科学城布局。
三是构建多层次前沿交叉研究体系。加快推进南方海洋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联合港澳共同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四是建设一流的科教融合生态体系。加快推进中科院大学广州学院等首批进驻明珠科学园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协调推动在穗科研机构搬迁,并争取国内外更多大院大所和重大平台集聚,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教深度融合。
来源:南沙区科工信局、南沙新区报
编辑:张彩玲
原创 2019-09-05
原创 2019-09-05
原创 2019-09-05
原创 2021-02-26
人民深圳 2021-02-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