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湾 2021-07-29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悦 通讯员 徐维娜/文 记者 刘安邦/图
28日,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专题视察。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也是城市文明水准的重要体现。7月28日,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30余名省、市、区人大代表开展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专题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蔡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俊平参加活动。
当天,人大代表们实地视察了福永街道福凤厨余干湿分离转运站和宝安环境园。位于福永凤凰山脚下的福凤厨余干湿分离转运站,负责宝安辖区内456个住宅小区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统一收运、日产日清,并配备了压榨干湿分离预处理系统和多相分解惰质化系统,厨余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达100吨/日。宝安环境园位于燕罗街道塘下涌社区,园区内建有老虎坑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及沼气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来自宝安、龙华、光明、福田等片区的垃圾,2020年处理量为8624吨/日,接近深圳总垃圾处理量的一半。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标志着深圳市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强制时代。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贯彻落实《条例》的八条措施。宝安区对标《条例》各项要求,动员全区力量抓实抓细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全区设置分类投放点4405个,91%完成密闭化改造,分类投放设施持续优化;分类宣传培训覆盖近300万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九大垃圾分流体系,建成一批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厨余垃圾全量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聚焦垃圾分类运输体系构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财政资金支持、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领域,提出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实施垃圾分类督导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鼓励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攻关、打通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合理布局设置垃圾分类设施等意见建议。参会的有关职能局负责同志,就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现场逐一回应。
蔡凡围绕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建议,详细介绍了区政府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他表示,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专业、精准、操作性强,代表们的关心、支持增强了宝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充分研究、采纳、落实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体系。
张志彪表示,宝安作为人口大区,生活垃圾处理任务非常繁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宝安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动员全民行动、超大力度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去年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后,宝安主动担当、乘势而上,出台了《宝安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八条措施》,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新局面,区人大常委会及全体人大代表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
围绕加强宝安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宝安城市文明水平,张志彪提出三方面工作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管理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条例》实施的意义,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宝安市民的行为习惯和文明风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要更加注重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广泛宣传发动和引导全民参与,加大《条例》实施执法力度,强化法规条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形成全民自觉自律;健全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理体系,推动形成全面、系统的“宝安经验”。三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监督支持者、也是实际参与者,在日常履职中要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教育员、示范引领员和调研监督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到垃圾收运到位、执法惩治到位、动员宣传到位,营造全民自觉自律、科学文明分类的良好氛围,全面助力宝安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动宝安城市文明水平、市民文明素养、人居生态环境再上新高度。
代表意见建议(摘编)
区人大代表 李远辉
尽快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十四五”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垃圾分类减量需求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保障垃圾分类各项工作顺利运行。建议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压实物业服务企业、社区股份公司主体责任,打通城管部门与住建部门对物业考核评价的信息直通系统。建议主管部门邀请行业专家、专业团队科学拟定考核指标体系,让垃圾分类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可持续。建议在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尝试建设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站,在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所开展垃圾分类。
区人大代表 赖福安
强化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意识,抓实前端,落实社区股份公司和物业责任,建立“以奖代补”机制。由楼栋长引导住户做好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要求形成条约列入租赁合同。优化垃圾收运、分类模式,建设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收运设备、车辆等;完善收运台账,杜绝混收混运问题。
焚烧有害垃圾会产生污染物质,完善有害垃圾回收点布局和建设,做好宣传引导,定期、统一向居民收集有害垃圾。开展大件垃圾回收服务,并及时收集、清运。
区人大代表 颜波
建议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激励机制和相关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垃圾也是资源”的理念,真正做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增加处理规模向提高处理质量和水平转变,从关注末端向全过程转变,从目前的焚烧、填埋为主向资源化利用转变。
市人大代表 何彩梅
建议建立场景化、行业化的垃圾分类制度,设立参与垃圾分类激励制度,产生经济价值。明确垃圾分类的类别,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桶分类标志,合理布局各类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加大公益生态宣传力度,潜移默化提高居民素质素养及社会责任心。设立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站),打磨出成熟并可持续的模型,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高度融合。
区人大代表 唐国林
充分结合宝安区新的总体规划,科学精确论证城市发展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储运管理阶段要充分考虑厨余垃圾的特点,做好大中型厨余垃圾网点的收运管理工作,利用好5G、大数据、无人机等科技手段。选用技术成熟可靠,资源化利用效果佳、效益好,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技术、新工艺,并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发。
市、区人大代表 郑阳
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市民共同参与的“绿色低碳”宣传活动,鼓励市民减少使用塑料袋,倡导绿色低碳行动,号召市场经营主体从源头减量做起,防止外卖过度包装,减少使用降温袋,外卖服务鼓励使用可回收餐具和纸质袋等环保用具。优化生鲜食材采购、库存管理方式,减少损耗,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产生;同时倡议农贸市场、餐饮经营单位配置油水分离、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源头减量。
省人大代表 陈琼
宝安垃圾分类工作可圈可点、成绩亮眼。建议要“抓源头”,即家庭分类建档,源头管控好,实施分类督导员制度,建立奖补,以罚带管、以罚代教,严格对物业公司等分类投放管理人的执法,开展各街道的执法评议。要抓好收运处理,完善设施分类工作是全民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关键内容,要充分发挥调动社区党委和股份公司的作用。建议给学生布置暑假“作业题”,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家长一起参与垃圾分类督导。
市人大代表 姚云峰
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垃圾分类设施的“四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尽快完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对于已建成的公共场所要尽快完善配套的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基础能力规划和建设,研究规划宝安区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处置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等措施尽快提高处置能力。
区人大代表 吴兰平
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害垃圾处理设施,或交由具备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在居民小区单独设置有害垃圾回收桶,并定期回收。加强对有害垃圾处置单位的运营监管,重点监管其运输途径、管理台账,资源化利用产品检验报告、出厂流向等,防止再生污染。鼓励垃圾处理单位研究、开发,更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研发经费补助。
市、区人大代表 潘艳
建议加强可回收垃圾的回收监测和统计,建立资源回收的奖励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继续发挥政策推动作用,明确垃圾分类效果的判定标准。建立可回收垃圾的信息分享机制,让居民充分掌握周边垃圾分类回收点情况,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增设有害垃圾回收运输处理等设施。
区人大代表 李远勇
《条例》实施以来,涉及分类投放义务人为单位的案件只有5宗,建议加大对此类违法主体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分类投放管理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与收运单位建立常态化执法联系联系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对分类投放管理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实时收集分类投放行为的监管信息,与执法部门加强联动,重点打击违法严重的情形。重点针对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开展专项执法行为,减少后端垃圾处理的压力。
区人大代表 赵亚丽
建议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对青少年要采用走进校园的方式,对成年居民要采用以奖为主、奖罚结合的方式。针对城中村居民流动性强的情况,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要长期持续进行。针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不佳的情况,尝试引进市场化的有偿初次分类机制。建议尽快出台垃圾分类督导员奖励或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督导作用。
区人大代表 刘桂娟
“一锅端”的垃圾混合收运行为严重打击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信心。建议住建部门制定物业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规范,压实物业责任;城管部门明确垃圾分类执法指引,针对不同场所、区域出台侧重点不同的规范规范,层层指引。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理顺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链条。
市人大代表 高倩倩
市民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采用受市民欢迎的新形式开展宣传。建议提高环卫工人的薪资待遇,定期评选模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环卫工人的浓厚氛围,并向环卫工人免费发放职业防护用品。
区人大代表 宋钊
垃圾分类工作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建议以社区和物业作为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抓手,制作简洁、生动的垃圾分类指引,并“送货上门”,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到户。建议做好收集展示,即让市民看到垃圾在收运时也是分类进行的,避免出现垃圾混运,增强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信心。
区人大代表 王军
充分发挥学校在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把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并让孩子充分参与垃圾的分类和投放。建议制作面向全社会的垃圾分类“试卷”,让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入人心。要让垃圾分类设施更加“适童”,例如选用高度更低的、儿童使用更方便的可回收垃圾桶,并及时做好垃圾桶周围的清洁,将垃圾分类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相结合。
区人大代表 朱北平
一是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二是切实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抓好部分塑料制品的禁限;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积极推广应用替代产品;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同时大力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行动。
区人大代表 文哲军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居民群众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二是要增加垃圾分类监督监管工作人员,全面加大社区居民的指导和教育力度;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发放福利、派发分类垃圾袋等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养成在家里就做好垃圾分类的习惯,营造良好氛围。
宝安湾 2021-07-29
宝安湾 2021-07-29
宝安湾 2021-07-28
宝安湾 2021-07-28
宝安湾 2021-07-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