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湾 2021-07-01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艳 通讯员 王志创 文/图
茅洲河宝安段美景。刘丽 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宝安区水务局机关党委获广东省委表彰,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这项荣誉当之无愧,也振奋人心。
宝安区逐年变清的水质,是广大市民的现实观感。回想起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的场景,不时触动着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担忧。然而攻坚治理几年下来,朋友圈那些“墨汁水”的调侃段子,已悄然间变成最美河流“摄影大赛”,宝安的“城市颜值”大大提升。
全区66条河流、374个小微水体2019年底全部消除黑臭,2020年底基本消除劣Ⅴ类,宝安区取得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自1992年首次达到地表水Ⅴ类,成为全省水污染治理典范。治水提质的成绩单之所以振奋人心,在于其让人能直观看到,水污染的进程是可以逆转的,动真格的治理已经带来了质变。
人间万事出艰辛。宝安区最美河流刷屏的背后,是剑指“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不懈努力,是坚定“还清40年欠债”的拳拳承诺。自2016年宝安区全面启动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作为治水主力的宝安区水务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委挂帅、全区发力,直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道道难关,在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场坚持“全域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连续作战4年,党旗在水污染治理攻坚一线高高飘扬,赢得了宝安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
2016年以来
累计共建成雨污分流管网4327公里,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4681个;新建污水处理厂站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9万吨/日;溯源纳污整治排水渠涵455条323公里,小湖塘库108座;建成补水泵站5座,补水能力达到198万吨/日;高质量建成茅洲河碧道(宝安段)试点段6.1公里,石岩湖碧道30.8公里。
2019年底
全区66条河流、374个小微水体全部消除黑臭,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自1992年首次达到地表水Ⅴ类,成为全省水污染治理典范。
2020年
宝安区水务局被评为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全省重点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突出单位,被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深圳市先进集体,被宝安区委区政府给予3次通令嘉奖。宝安区水务局水污染治理科获宝安青年五四奖章,多名党员干部获省、市、区各种荣誉称号。居住小区正本清源工程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宝安治水模式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社会治理创新奖、最具示范推广价值案例奖。茅洲河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获2020年市治污保洁工程领导小组优秀项目奖。
宝安河流“颜值”不断提升,城市气质凸显,百姓因水而乐。 龚碧艳 摄
凝心聚力 党委挂帅全区发力,夯实水污染治理攻坚机制建设
“治水是政治工程、头号工程。”宝安区水务局在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下,不断夯实水污染治理攻坚机制建设。锚定“全域雨污分流”技术路线和“全域消黑消劣”总体目标,以健全宝安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三级决策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区聚力作用,构建起区委区政府总揽全局、区水务局主力担当、各部门各街道协同作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链条攻坚体系,推动形成“1+6”工作机制和以“三级会议、四大片区、五个专责工作组、十个街道协调保障组”为主要内容的“三+四+五+十”保障机制。
河水流经哪里,河长就在哪里。宝安区水务局不断调整优化河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将河湖长制作为治水体系核心引擎,建立形成了覆盖区、街道、社区“28+64+23+75+204”“五级河湖长”工作体系,回答“河湖长谁来干”“河湖长干什么”的问题。“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全区各级河湖长拧成一股绳,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真正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5年来,五级河湖长共深入一线巡河87696次,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施工进场、流程审批等问题11800个。
“宝安河务通”是全省首个河流巡管智慧管理系统,是宝安区水务局机关党委在水务工作机制建设上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成果之一。站在宝安区任何河道的任何位置,巡查人员都可通过“宝安河务通”巡查端、雨污水井盖标识编码,准确查看巡查对象属性与位置。各级河湖长则可通过“宝安河务通”河长端,准确掌握管辖范围内河流信息资源、巡办事件、工作进展等。“指派-督促-追溯-问责”的河湖长制数字化工作闭环,将工作力量顶到最前线。此外,宝安区水务局还率先在全国试点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开展以18.5万个雨污水井盖标识编码为主要内容的“井盖革命”,推行“厂管河站”排水设施智慧化管理,全要素调查绘制7288公里的数字化新旧排水管网“一张图”,极大促进了水务工作高质高效。
治水护水,人人有责。宝安区水务局牵头成立了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与社区、企业等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在全区营造以红色力量引领绿色生活浓厚氛围。2019年,宝安区招募选拔出一批环保治水等相关专业及具有相关经验的志愿者组成专业级“民间河长”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爱水护水。松岗街道碧头社区的“老伙伴志愿行银河护卫队”,队员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58岁,他们发挥余热、用自己的脚步守护“母亲河”的事迹为全区干部群众支持治水工作树立榜样。在新安街道,一些社区成立了沿河临时党组织,定期开展护河活动和河畔党课,推动形成有宝安特色的“党建+生态”共享家园。
人人都是河长,条条皆为清流。2020年以来,宝安区“民间河长”、志愿者、义工共组织开展巡河护河行动1080次。河畔溪旁、湖岸江边,从幼童到老人,大家都习惯看到垃圾顺手一捡,望见漂浮物给河湖长打个电话,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铁排河流水淙淙,吸引众多市民沿岸赏景游玩。
学用结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擦亮“红旗引领、碧水宝安”党建品牌
宝安区水务局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通过党委会议、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形式深入学习,形成制度,并列为宝安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成员单位考核“第一指标”。同时,撰写调研报告、交流所学所思、总结经验模式,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自己讲”方式,以专家辅导、书记党课、党员讲治水故事为架构,搭建生态文明思想大讲堂平台,深化集中学、交流学、自己学链条,提高党员学思悟践水平。
10支水政监察队党小组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排水许可证,服务企业群众460人次;水污染治理科党小组牵头代建企业,发挥“党组织+优质央企”的合力作用,高质量建成茅洲河碧道(宝安段)6.1公里,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水资源和供水保障科完成36个居民小区的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和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解决水质二次污染引起的“黄水”“锈水”问题、改善管道漏水及管道堵塞等群众“难急愁盼”问题……“党小组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到工地上”,“用脚步丈量宝安河道”等活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制胜水污染治理优势,让“红旗引领、碧水宝安”的党建品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越擦越亮。
“哪里要攻坚克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宝安区水务局创新“党建+水务”形式,以党建引领啃下水污染治理“硬骨头”。沙井街道龙津涌污染严重,河道宽度为3至5米,穿过沙井古墟,沿线巷道狭窄,历史风貌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众多,施工空间不足,稍有不慎即会对周边房屋、文物造成破坏。宝安区水务局第三党支部与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茅洲河片区项目党支部多次现场踏勘、合力解决,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因地施策地创新“上层流雨水、下层流污水”综合整治方案。现如今的龙津涌已成为深圳别有风情的历史文化地标,治理成效显著。
宝安治水提质成效显著,茅洲河从“墨水河”蝶变成“碧水河”,深圳市船艇队在此安家训练。宝安日报记者 宋璐 摄
开拓创新 破解水生态文明密码,打造全国水污染治理样板
来到茅洲河河滩上的燕罗湿地公园,只见水清岸绿、成片荷花亭亭玉立,不时还可见到皮划艇从茅洲河水面迅驰而过。因为风景好、水景佳的缘故,不少游人专门至此拍照留念。谁也没有想到,燕罗湿地是因着茅洲河整治而“大翻身”的河岸公园,如今更成了深圳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之地,堪称深圳市治河造景典范。
近年来,宝安区水务局紧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结合宝安特点,大胆创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1338”宝安治水模式、开创溯源纳污整治“四原则”“五步法”、创新都市型水库水质保障技术路线、负重创建宝安湾环境科技公司等,擦亮了宝安治水品牌,为全国水污染治理提供范例。
宝安吹响治水“冲锋号”后,宝安区水务局以茅洲河治理为先导,在全国率先推行“高强度持续投入 全流域系统治理 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工程实施方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1338”宝安治水模式,通过“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采取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八大举措”,实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三全达标”治理目标。
暗涵支汊流藏污纳秽,存在路线长、排口隐蔽、作业空间狭小、作业环境高危等治理难点,是水污染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宝安区暗涵支汊流多达573条,长达349公里,仅茅洲河片区就有暗涵支汊流268条,长154公里,治理难度很大。为破解暗涵支汊流治理“中阻梗”,宝安区水务局组织党员干部多次现场调研,反复论证,创新提出暗涵支汊流溯源纳污“全口排查、追本溯源、源头纳污、全程分流”的“四原则”和“查口、溯源、整点、复核、消总”的“五步法”,建立“一河一图、一查一改、一日一报、一日一督”工作机制,整治小微水体681个,打开截污总口154个,释放上游清洁基流,逐步恢复明暗渠上下游自然顺流、干支汊流全流域逐级汇流的河流本色。
针对铁岗—石岩水库被建成区包围和污染,水质保障极其困难,城区又因水源保护区严格管控而发展严重受限的困境,宝安区水务局创新提出“物理隔离、清污分流”技术路线,在全国首创“隧洞+生态库”方式,饮用水水库水质逐步从地表水Ⅲ类提升至地表水Ⅱ类,保障了宝安、光明700余万群众饮用水安全,实现了民生、生态、经济效益“三赢”,创建了国内首个都市型饮用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建设范例。
目前,宝安湾环境科技公司M1、U5项目EPC建设项目正快速推进,目前总体进度达70%,首批企业即将入园。园区成立了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党建共建联盟,将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项目建设、运营、监理企业,银行、医院、通信运营商等机构共同纳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打造“国家级生态绿色发展示范产业园区”凝聚各方合力。
战斗担当 锻造宝安治水铁军,党旗在攻坚治水一线高高飘扬
“多治理一条河道,多消灭一个污染源,居民就能多一处亲水的去处,多一份宜居的舒心。”宝安水务人用行动践行在党旗下的诺言。
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分2批抽调懂工程、能攻坚、作风硬的干部支援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原则上党员干部优先,组织关系转入宝安区水务局。在宝安区水务局带领下,31名处级干部深入一线,43名科级干部组建水污染治理“冲锋队”,245名干部职工组成7个督导组和4个协调组进驻项目部办公,成立临时党支部,分设12个党小组,全方位精准督导、精准协调、精准攻关。
在全脱产下沉项目一线的13个月里,宝安区水务局带领党员干部攻克了五大治水难关,为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扫清了障碍:协同各条战线勇除征地拆迁“拦路虎”,累计完成建构筑物征拆35.4万平方米;勇扫管线迁改“地雷阵”,累计完成28公里燃气管、125公里供水管、330公里电力管、897公里通信管迁改;勇守占道施工“安全闸”,累计完成占道施工审批1314宗,每年聘请交通协管员720名,保障了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勇破底泥处置“技术关”,研究编制全国第一部底泥处置标准,先后建成4座底泥处理厂,累计处理底泥426万立方米;勇闯暗涵整治“隐蔽区”,累计排查整治晴天有污水排放的雨水口9186个、污染点源10463个,466条排水渠涵、108座小湖塘库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总口120个。
5年来,一批优秀的水务党员职工在治水攻坚一线砥砺“宽肩膀”,锤炼“真本领”。宝安区水务局149名党员干部和66个单位(班组)获得省、市、区表彰嘉奖,他们用最有力的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影响着越来越多干部群众为建设宝安美好的水生态环境而共同奋斗拼搏。
“雨水不入管,污水不入河”。为切断污染源头,巩固治水提质成果,截至目前,宝安区累计建成雨污分流管网4327公里,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4681个;新建污水处理厂站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9万吨/日;溯源纳污整治排水渠涵455条323公里,小湖塘库108座;建成补水泵站5座,补水能力达到198万吨/日;高质量建成茅洲河碧道(宝安段)试点段6.1公里,石岩湖碧道30.8公里。5年来,宝安区水务局以“绣花工夫”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密如蛛网的地下雨污分流管网,改善干支流“动脉血管”水质,基本还清了40年的宝安区水污染历史欠账,实现了“新建管网最多、实施正本清源最多、污水处理新增能力最强、污水处理能力增量最大、底泥处置能力最强、生态补水全覆盖最早、消除黑臭水体最多、水政监管执法力量最强”深圳治水“八个最”,以及“完全意义的雨污分流、全域消除黑臭水体、为市民提供更多近水亲水空间”的水污染治理目标。
碧水清波见初心,为民治水识真章。宝安河流从以前居民“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到如今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时至今日,宝安区水污染治理持续深入,治水工作从“治污”向“提质”转变,更加精细化。治水没有捷径可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碧水成为常态,证明宝安在水污染治理上的路子和方法是正确的。让我们共同携手,再接再厉,保持河流“颜值”、提升城市“气质”,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百姓因水而乐”美好画卷在宝安成为现实。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宝安湾 2021-07-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