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 2021-05-15 原创
开局年加上换届年,深圳今年召开的两会很“热”。
5月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深圳市代市长覃伟中在开幕大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覃伟中履新深圳后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
本次市两会,是在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为未来5年深圳怎么干“导航定向”,为全市工作立起“指挥棒”、定下“任务书”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
这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安排“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刚刚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擘画的未来5年蓝图变成一份详尽的“施工图”“作战图”,印证了深圳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的那句奋斗宣言: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不难看出深圳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努力,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三大战略交汇的战略窗口期、发展黄金期,跑出新时代“加速度”、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紧迫感责任感。
报告读完小政有两个直观感受,一是与党代会报告的部署紧密衔接,党委部署、政府落实,党代会部署要求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全篇;二是工作安排实,把5年蓝图落实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具体工程具体任务具体措施,通过每一项“小目标”的达成向着5年宏伟目标迈进。
此外报告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贯穿着一个清晰的“数字逻辑”,梳理这些数字就可以更好地读懂报告的脉络。
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安排,小政梳理出“一二三四五”五组数字——
1、 一个目标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全力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提出6个具体目标,都严格对标了党代会报告提出的5年目标。
2、两个“双区”
党代会首次提出“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概念,如何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紧扣“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做强深港这一极,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深化与汕头、潮州协作,继续做好省内对口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充分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示范引领效应,坚持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主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落实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六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创造更多全国第一,形成更多深圳经验,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
3、三个“新”
深圳对“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谋划,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的重要论述基础上,把深圳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世界格局中找准定位方向。三个“新”,就是深圳谋划未来发展的大的背景板。
对照三个“新”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主题、突破口和着力点: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构建先进深圳标准,塑造时尚深圳设计,提升优质深圳服务,树立响亮深圳品牌,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突破口,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群,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开展基础研究夯基等创新发展“五大行动”,加快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以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为着力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实施投资优化工程、促进消费计划、外贸强市战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节点,进一步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努力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4、四个城
未来5年,深圳将着力打造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报告给出了四个维度——
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制定并实施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展“山海连城”计划,强化“一脊一带十八廊”城市生态骨架,加快建设世界著名花城,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提高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走出一条高密度超大城市绿色低碳的高品质发展路径。
高标准建设枢纽城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和“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建设,推进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00万标箱,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1%。
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城市能源、公共卫生等战略物资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进“双水源”工程、菜篮子小镇、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和能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高标准建设智慧城市,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构建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感知体系、泛在连接网络和先进智能中枢,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5、五个“率先”
对标先行示范区建设“五个率先”的重点任务,报告提出了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目标——
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未来产业引领计划、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7%。
加快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一体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发展国际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构建一流的企业合规法务示范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打造法律服务枢纽城市和模范法治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和新时代深圳精神,基本建成“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加快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加大民生投入,未来五年新增就业60万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90万个,新增病床位2万张,三甲医院达30家,建设筹集各类住房75万套,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机制,基本建成“9+3”民政服务设施和“1336”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无障碍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构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建成1000公里碧道和节水典范城市。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2.7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除了部署未来5年工作,在2021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醒目数字线索——
6、“十大计划”
比如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十大计划”:
实施高质量投资计划,加大新基建、重点片区、民生工程等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500亿元。
实施工业投资扩产倍增计划,培育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推动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上规模、优结构、增效能。
实施拓展内需市场计划,制定建设全球重要商贸中心实施意见,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实施外资外贸拓展计划,落实省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推动外贸量稳质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计划,创建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引导各类风投创投、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培育上市公司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实施新技术、新产业应用推广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实施减税降费计划,完成1000个以上园区转供电改造,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实施国土空间提质增效计划,整备土地10平方公里,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提高工业用地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
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幼儿园60所、中小学90所,建成高中9所,新增各类学位13万个。
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供应居住用地不低于3.6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
此前深圳曾提出,今年要重点掀起民生领域建设的“四大热潮”——基础学位建设热潮、高水平医院建设热潮、住房建设热潮。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计划”看,今年深圳要掀起的热潮还远远不止民生领域。
7、五个升级
在抢占构建新发展格局先机方面,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五个升级:
推动供给体系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以创新突破新技术、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开展重点领域标准质量提升行动,加快中国计量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强与国际标准衔接互认,以更高标准提升供给品质。
推动消费体系升级。出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消费新需求的工作方案,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打造福田中心商业区、后海超级商业区等一批知名商圈,推进东门步行街等升级改造,引进建设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500亿元以上。
推动流通体系升级。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现代物流体系,发展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
推动开放体系升级。出台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优化综合保税区功能布局,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推动品牌体系升级。实施品牌推广工程,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国际化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制造品牌和服务品牌,提升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附加值,打造深圳品牌新优势。
8、四链协同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方面,报告提出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央地协同创新,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提出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署创新链,优化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谋划建设全新机制的深圳创新创业学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9、提升四个水平
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报告提出要“创新思路”,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具体提出提升四个水平:精细治理水平、智慧治理水平、依法治理水平、安全发展水平。
在提升精细治理水平方面,报告出现一个新提法——探索“物业城市”治理新模式。所谓 “物业城市”,是指创新性地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将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以专业化的服务总包、模块化的服务划分、社会化的治理结构、精细化的治理手段,将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外包,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今年,深圳要改造升级公共厕所300座,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5条以上,打通断头路15条,治理交通拥堵节点100个,加强学校、医院、重点片区、重要路段等交通综合整治,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完善儿童活动空间、母婴室等配套设施,推出100个以上智慧应用场景,新增200个高频“无感申办”事项。
原创 2021-05-15
读特 2021-05-15
原创 2021-05-15
原创 2021-05-15
原创 2021-05-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