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04-30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林 通讯员 宋淑英
4月25日下午16:05,深圳宝安某学校,电工老张(化名)突然两眼一黑,噗通一声,仰面朝天,直挺挺地栽倒在走廊上。听到动静的李老师(化名)赶紧跑过来,见到昏迷不醒的老张,她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李老师进行呼救,迅速叫来校医跟同事帮忙。5分钟之内,校医以及其他同事到达现场。大家发现:此时的老张仍无丝毫意识,呼之不应,还出现了尿失禁的症状。没有脉搏,没有呼吸,评估老张情况后,校医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着校医体力不支,而老张却仍然没有醒来。在大学期间学过急救知识、工作后还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学校安全办王主任示意校医退下休息,自己来接替其继续为老张进行胸外按压。
这一场生命的“接力”就此拉开序幕。除了校医与安全办主任,闻讯而来的、具有医学背景的办公室文员也加入到轮流为老张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行列中。就这样,三名同事持续为老张进行着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20分钟后,老张依旧没有意识,此时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老张进行施救。
就在急救人员抢救之时,心电图显示老张出现了凶险的室颤。急救人员立即电击除颤,同时予以胸外心脏按压。老张的病情危重,在随后的抢救过程中又发生3次室颤,令在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冷汗。
急救人员一边对老张进行紧急抢救,一边将他的心电图结果以及病情信息上传至松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微信联络群,胸痛中心专家初步判断患者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需要立即转运至胸痛中心进行救治。
30分钟后,老张的生命体征稍微稳定,意识也慢慢恢复,120紧急护送其至该院胸痛中心。抵达后,该院胸痛中心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胸痛中心立即将老张送往导管室准备行冠脉造影术。
手术进行中。
术中,介入团队发现老张的冠状动脉各段均呈不同程度的狭窄,而且右侧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堵死,这也是他此次急性心梗发作并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所在。介入团队对老张右冠病变进行介入干预,在病变部位植入一枚支架。目前老张病情稳定,正在逐步恢复中。
宝安区高层次人才、该院胸痛中心副主任金树琦表示,一般来说,心肌梗死发作是冠状动脉急性缺血表现,如胸闷胸痛等症状,少部分患者直接因缺血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而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
老张在急性心梗甚至四次室颤发作后仍能幸运地捡回一条性命,离不开同事与急救人员持续50分钟不间断的抢救,同事们在他发病后,拨打120、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这一系列堪称“教科书”式的“紧急救援”,甚是令人称赞。
反复提及的、把老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重要一环——心肺复苏技术(CPR),是针对处于生命垂危(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方法。它是现代救护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急救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原因如严重创伤、心脏猝死、触电、中毒、溺水等都可以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呼吸、心跳刚刚停止时,生命还处在频死阶段,俗称“假死状态”,而并未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即“真死状态”。心跳骤停发生后,4至6分钟内是黄金救援时间,此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就可将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
因为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院外猝死生存率<5%,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宝安区大力践行“健康宝安急救先行”理念,成立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和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对全区市民进行免费培训。
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拨打急救电话“120”,心肺复苏、除颤仪(AED)的使用、包扎、止血术,以及常见急症和意外事故(昏迷、晕厥、胸痛、中风、鼻出血、异物窒息、触电、溺水、烧伤)的急救处理等,培训简单实用,深受公众欢迎。
急救培训导师在天虹商场为商场员工进行培训。
该院胸痛中心主任金树琦在天虹商场为员工讲授急性胸痛知识。
据了解,松岗人民医院成立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突出的应急救护队伍,队员由111名培训合格的急救培训导师组成。自2018年至今,该院已对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开展急救培训200场共计一万余人次,将惠民的急救知识切切实实送到群众身边。
原创 2021-04-30
原创 2021-04-29
原创 2021-04-29
原创 2021-04-29
宝安日报 2021-04-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