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原创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小娟
新桥街道璀璨城市夜景
古村落的建筑鳞次栉比,曾氏大宗祠前的麒麟醒狮迎祥纳福,粤剧的百味人生从曲折的古巷中传来,清平古墟人潮如织、“大咖”云集,滨水岭南风情借力影视产业焕发新活力。
地铁11、18号线和107国道、广深高速、外环高速等对外通道串起会展经济、临空经济、海洋经济,万丰海岸城、星级酒店及商业综合体星罗棋布,新桥老街、地塘头滨水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纵横交错。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影视文化等产业全面发展,新桥智创城、深圳激光谷、中心路企业总部圈、环万丰湖高新科技园、上寮恒大产业城、集成电路产业园、智能机床制造城等重点片区强势崛起。
新桥智创城效果图
新桥影视基地综合体效果图
一个高标准打造的西部城市中心品质城区呼之欲出,新桥未来可期——古镇新韵人文优势厚积薄发,智造新城产业优势集聚爆发,绿美新桥生态优势蓄能迸发。这是新桥街道擘画的发展新蓝图,令人心生希望、倍感振奋!
新桥街道2021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在新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召开
2月1日上午,新桥街道2021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和2021年主要任务,对标对表区委10个方面和区政府81项工作安排,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发展任务,结合新桥的产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土地开发、空间利用等方面巧劲发力,以点带面绘出西部城市中心品质城区发展新蓝图。副区长梁敏华参加会议。
会上,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卫树强作《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加快建设古镇新韵、智造新城、绿美新桥 为高标准打造西部城市中心品质城区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催人奋进,提出将用“十四五”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科技创新引领、天蓝地绿水清的魅力新桥。
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卫树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回顾“十三五”和2020年
回顾“十三五”,新桥街道用爬坡过坎彰显了勇于奋进情怀,经济发展连跨三个百亿大关,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新桥智创城被纳入国家高新区,吸引顺丰等优质企业落地生根;全市首座国际专业影棚正式启用,清平古墟被纳入全市首批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综合整治实施项目试点。
在应对挑战中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强力推进635处共4.9万平方米乱搭建涉水清拆,换来了38公里的河道绿道及7座共20万平方米的亲水近绿公园;连续5年全区率先超额完成总量387.5万平方米的拆除消化违建任务,打响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攻坚战。
坚决破旧立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把难点堵点干成了新桥的亮点,探索打造全市首个街道级信息化内控系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前列;出租屋楼栋长管理“新桥做法”被全市推广;“疏林密草、繁花四季”绿化模式获全区推广,市民广场提档升级全新亮相,万丰湖湿地公园开园迎客,街道城区颜值不断靓化,城市形象更加靓丽,推窗即可见绿、开门就能赏景的绿美新桥,不断提升辖区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新桥创业、安居、生活。
长流陂水库绿道美如画
改造后整洁有序的中心路口
“新桥冬夜”音乐季音乐会
市民广场改造升级,成热门打卡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眸刚过去的2020年,在疫情的时代底色下,每一项成绩格外来之不易。“回望走过的这一年,虽然充满汗水和艰辛,但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大家积极主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氛围更加浓厚。这种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精神,已成为我们新桥最大的动力!在这些攻坚战中锻炼出来的干部,已成为我们新桥最宝贵的财富!”卫树强由衷地点赞,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我们是了不起的‘战士’!我们是了不起的‘守护者’!我们是了不起的‘钢铁长城’!”
抗疫一线的雨中坚守
来之不易的城市苏醒背后,凝聚着全街道的千钧之力。47万新桥人守望相助、同心抗疫,33名处级干部、105名科级干部枕戈待旦、敢打敢拼,1112名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先,337名社区工作者、425名网格员、38000名志愿者夜以继日、严防死守……新桥人扛起担当,激活每一个抗疫细胞,政企、政民抗疫同频共振。
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背后,凝聚着新桥人的闯劲韧性。这一年,顶住疫情的巨大冲击,新桥街道保持定力、危中抢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从一季度-27.5%强劲回升到全年4.09%,实现了“V”形大反转。新桥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暂停”到“重启”,从“负数”到“正数”。
各项事业捷报频来——蚝乡路20天腾空交房214宗的“新桥速度”获区嘉奖;摘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国字号招牌;首创“8+10”创文工作及督查体系;首届“爱在宝安·感恩有你”职工集体婚礼让新桥变“鹊桥”;第二届宝安区民俗文化节再次“燃亮”清平古墟。
首届“爱在宝安·感恩有你”职工集体婚礼在市民广场开展
第二届宝安区民俗文化节“点燃”清平古墟
蚝乡路启动征拆
会议现场对2020年度街道扶贫十大爱心单位、街道优秀贡献企业、街道高质量发展企业、街道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高质量发展企业颁奖
先进集体颁奖
先进个人颁奖
部署2021年十大方面
一号文聚焦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会议动员全街道上下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在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古镇新韵、智造新城、绿美新桥的新篇章。今年新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左右,万元GDP水耗、能耗全面达标。
根据会议部署,新桥街道对标对表区委10个方面和区政府81项工作安排,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抓好2021年10个方面工作:
▶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慎终如始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贯彻经济发展新理念,锐意开拓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练就企业服务新本领,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企暖企惠企;
▶探索综合改革新突破,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因势利导完善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功能;
▶绘就生态环境新风貌,以点带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区;
▶完善社会治理新举措,智慧精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心怀民生福祉新期待,全力以赴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烦心事;
▶滋养精神文明新风尚,立足本土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软实力;
▶迈上从严治党新高度,持之以恒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会议当天,《新桥街道大力拓展空间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作为2021年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一号文出台,旨在直面产业空间存量错配较为严重问题,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若干措施》包括6大举措、26项任务清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新桥街道将加强规划导向引领,以107国道发展带两侧、东部自然生态资源三个区间规划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发展布局,综合运用规划统筹、项目统筹和利益统筹,开展大片区空间整备,腾出连片土地空间,逐步实现“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的转变。以《深圳市城市更新条例》出台为契机,加强街道对城市更新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强化更新导向,积极推行片区统筹开发。同时,主动对接市、区土地使用改革,综合运用利益统筹、规划调整等政策手段,加快盘活街道闲散低效用地。通过先整备后统筹、个案规划调整等手段,采取空地招商、项目招商等方式,加快产业遴选和土地出让工作,确保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早日落地达产。
宜商宜业宜居的今日新桥
▋相关链接
回顾新桥街道“十三五”“这五年”
——这是“全力爬坡过坎”的五年
抢抓“双区驱动”机遇,稳增长、促转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指标节节攀升,工业总产值突破五百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连翻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是2016年的1.25倍,年均增长8%以上;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加速聚变,新桥智创城动工建设,深圳激光谷、新桥影视基地全面规划建设;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更加强劲,规上、国高企业产值突破290亿元,国高企业达458家。培育2家企业上市、4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建成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院士工作站、4个宝安区科技桃花源、4个深圳市重点投资推广园,为智创新桥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奋力攻坚克难”的五年
以钢牙啃硬骨、重拳破顽疾,啃下了一批“硬骨头”,拔掉了一批“硬钉子”,用硬任务锤炼了硬作风。
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坚持治水与治城有机融合、征拆与建设同频共振,通过清拆635处共4.9万平方米的涉水乱搭建,换来了38公里的环河绿道、换来了7座共20万平方米亲水近绿的公园;打响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攻坚战,连续5年全区率先超额完成消违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河源龙川黄花村42户13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协作广西都安、大化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这是“聚力破旧立新”的五年
以实干破题、以巧干创新,成功推广多项新桥经验,把堵点、难点干成了亮点。
善谋善思,贡献建章立制的“新桥智慧”,全区首创街道绩效考核体系,推行“一线工作法”“专班制·牵头法”,建成全市首个街道级内控信息化系统并在全区推广;先行先试,树立基层治理的“新桥样板”,全市推广出租屋楼栋长管理“新桥做法”,全区推广“疏林密草、繁花四季”绿化模式、社区交通教育劝导“四个五”工作标准,全区率先实行环卫一体化PPP项目。
——这是“倾力提质提级”的五年
坚持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久久为功,西部中心品质城区轮廓日益凸现。
一批市政设施夯实城市基础,打通7条断头路,新建改造道路21条21公里,优化公交线路8条,推动轨道18号线纳入市五期轨道交通规划,建成7座人行天桥,新增停车位1万个以上,升级改造农贸市场7家;一批地标项目重塑城市形象,清平古墟被纳入全市首批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综合整治实施项目试点,市民广场提档升级全新亮相,万丰湖湿地公园作为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精品项目开园;一批惠民工程刷新城市颜值,率先完成24个“双宜小村”建设,中心路获评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最美文明示范路,实施灯光亮化提升工程10个,全面提升夜景品质。
——这是“致力稳中求进”的五年
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安全发展基础全面夯实,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再升级。
探索推行“1+1+1+N”多元共建共享基层治理综合网格新模式,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万丰模式”全面推广。首创出租屋“安全文明楼栋”星级管理模式。黄埔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被评为市级样板联络站。刑事治安总警情2020年下降18.7%、五年来总降幅达60.3%。首创“街道-社区-工业园区-企业”四级劳动调解体系。全市率先推行安全生产“早巡+午巡+夜巡”模式,全区率先实行出租屋、“三小”场所分类分层次管理。整治交通隐患路口、拥堵点等53处。
——这是“竭力厚植福祉”的五年
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持续用力,民生事业迎来质的飞跃,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进一步丰富,全区率先完成11家民办幼儿园转型工作,实现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新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1.1万个以上。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招生办学,实现宝安市直名校引进零的突破。新增社康中心5家,象山社区医院投入使用,实现公立医院床位零的突破;绿美新桥持续提质,增加绿化面积164.3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从24.34平方米增至26.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41.3%增至48.6%,超过全市平均值。
——这是“合力固本强基”的五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
建成全市首个广场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新设象山社区,成立象山社区党委。选拔重用干部60人次,职级晋升16人次,表彰单位22个、760人次。首创公司董事长述职考核模式。
编辑:张彩玲
2021-02-01
2021-02-01
2021-02-01
2021-02-01
2021-02-01
评论